李宗盛(1958年7月19日-),臺灣男歌手、词曲作家、音樂製作人。出生於臺北市北投區,母親為巴賽族後裔[2]。 20世紀80年代至今創作、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唱片,有「華語流行音樂教父」和「百萬製作人」之稱。作為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,他發掘提攜了周華健、辛曉琪、張信哲、光良、品冠、梁靜茹、五月天、白安、楊宗緯與李劍青等多位歌手,被譽為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,東亞及東南亞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」[3] 。曾任滾石唱片副總經理、製作總監,現受聘擔任索尼音樂大中華區域A&R顧問。
知名作品有《愛的代價》、《真心英雄》、《我是一只小小鳥》、《夢醒時分》、《當愛已成往事》、《領悟》、《傷痕》、《陰天》、《明明白白我的心》、《愛如潮水》、《讓我歡喜讓我憂》、《凡人歌》、《鬼迷心竅》、《給自己的歌》、《山丘》、《匆匆》與《新寫的舊歌》等。
早年經歷[编辑]
李宗盛1958年7月19日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(今臺北市北投區)[4];父親是瓦斯行老板,母親是一名教師[5]。兒時的李宗盛最早的夢想是當一個木匠,但在接觸到吉他後愛上了音樂[6]。在國中參加軍樂隊的李宗盛,報考了國立藝專卻慘遭兩科零分的失利,而這次挫敗激發他自學音樂的決心[7]。之後李宗盛就讀明新工業專科學校電機科,在校期間參加了“木吉他合唱團”,並在1979年第三屆金韻獎校園民歌大賽獲得優勝歌手獎[8]。儘管小有成績,當時的李宗盛尚無法做到以音樂謀生;在日後的自傳式歌曲《阿宗三件事》中,他記錄了這段邊做音樂、邊幫父親送瓦斯的經歷[9]。
入行初期[编辑]
1982年,李宗盛加入拍譜唱片,首次以製作人身份為鄭怡打造專輯《小雨來的正是時候》[10];此專輯口碑銷量俱佳,其中李宗盛与郑怡合唱的《结束》成为李宗盛的成名曲[10],也由此開啓了他的音樂製作生涯[9]。1983年,為侯孝賢編劇的電影《油麻菜籽》創作了由蔡琴演唱的同名主題曲《油麻菜籽》[10];同年爲薛岳製作其首張個人專輯《搖滾舞台》[11]。1984年李宗盛加盟滾石唱片,第一個製作案便是張艾嘉的專輯《忙與盲》,包含同名主打歌《忙與盲》和《愛情有什麼道理》等[10];此專輯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大獲成功,成爲流行樂壇「概念專輯」的鼻祖[12]。1985年,為三毛作品《飛》、《七點鐘》等譜曲[10],收錄於專輯《迴聲-三毛作品第15號》中。
1986年1月李宗盛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《生命中的精靈》,除同名曲《生命中的精靈》外,還收錄了其早年創作的第一首作品《一個人》,開創日後「李氏唱腔」的《寂寞難耐》,以及《開場白》《沒有人知道》《你像個孩子》等八首歌曲[10];這張專輯日後入選了台灣百佳專輯第五名[13][14]。同年9月,滾石發行李宗盛爲潘越雲製作的專輯《舊愛新歡》,收錄《最愛》《小鎮醫生的故事》和兩人合唱的《舊愛新歡》等[11]。李宗盛在發掘周華健加盟滾石後,於1987年製作周華健首張個人專輯《心的方向》,成功開啓周華健的歌唱生涯[3];同年,創作了與陳淑樺合作的第一首歌曲《像我這樣的單身女子》[15]。
金牌製作人[编辑]
- 1988年-1993年
1988年,推出與陳淑樺合作的首張專輯《女人心》,收錄《那一夜你喝了酒》《別說可惜》等,成為打造陳淑樺「都會女子」 形象的開端[15]。同年,30歲的李宗盛與香港DJ朱衛茵在台北舉行婚禮[16]。1989年,製作發行與陳淑樺合作的第二張專輯《跟你说,听你说》[15]。除主打歌《夢醒時分》外,還收錄了兩人合唱的《你走你的路》等。該張唱片締造了華語唱片百萬張銷售記錄,成功將陳淑樺推上事業巔峰[17],也讓李宗盛有了「百萬製作人」的頭銜,成為滾石唱片的核心人物。同年發行《1984-1989李宗盛作品集》,收錄新作《和自己賽跑的人》等[11]。同期先後爲好友趙傳寫出《我終於失去了你》和《我是一只小小鳥》兩首經典歌曲。同年與其他音樂人共同打造林強的首張台語專輯《向前走》,並獲得第3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[11]。1991年,製作「娃娃」金智娟的轉型之作——以《漂洋過海來看你》為主打的專輯《大雨》。爲彌補製作經費不足,李宗盛賣了自己的賓士車,自掏腰包完成了專輯的後期錄製工作[9]。同年,爲成龍打造首張個人專輯《第一次》,收錄了《明明白白我的心》《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》《壯志在我胸》等歌曲[11]。
1992年,為張艾嘉製作以《愛的代價》為主打的同名專輯[12]。同時,應邀爲陳凱歌導演的電影《霸王別姬》創作主題曲《當愛已成往事》,由李宗盛和當時剛剛加盟滾石的林憶蓮合唱,並由此開啓了他與林憶蓮的合作[18]。《不必在乎我是誰》成為兩人合作的首張國語唱片[10]。1993年發表《凡人歌》《鬼迷心竅》《真心英雄》等作品,並爲張信哲打造《心事》專輯[11]。其中的主打歌《愛如潮水》和《我是真的愛你》,奠定了張信哲「情歌王子」的地位。同年,與香港音樂人盧冠廷合作發行專輯《我們就是這樣》。除主打歌《如風往事》外,還收錄了二人重新演繹的《再回首》和《希望》《遠行》兩首爲女兒創作的歌曲[11]。
- 1994年-2000年
1994 年1月,製作發行辛曉琪簽約滾石的首張專輯《領悟》,在當時的唱片界創下一天銷售兩萬張的記錄,讓辛曉琪以《領悟》一曲成名[19]。而此時,作爲華語樂壇最炙手可熱的製作人,「歌債如山」的李宗盛倍感疲憊[9],宣布暫別歌壇,並相繼舉辦了「我們都愛李宗盛」和「李宗盛十年回顧」兩個階段的暫別歌壇演唱會[11]。6月推出《李宗盛的音樂旅程-不捨》專輯。次年,發掘馬來西亞歌手光良與品冠加盟滾石,組建無印良品進入樂壇[20]。林憶蓮的《Love, Sandy》是1995年李宗盛製作的唯一一張唱片。專輯在亞洲銷量突破200萬張,至今仍是林憶蓮銷量最高的唱片[18]。第二年又爲林憶蓮推出《夜太黑》專輯。李宗盛先後爲兩張唱片創作了《傷痕》《爲你我受冷風吹》《夜太黑》《不許哭》《誘惑的街》等10余首作品[10]。1997年,李宗盛與朱衛茵正式離婚[16]。次年,40歲的李宗盛與林憶蓮在加拿大舉行婚禮[16]。同年發掘學生樂團五月天簽約滾石[3],並要求他們作為一個樂隊必須獨立創作自己的作品[21]。8月發表了與周華健、品冠合唱的《最近比較煩》[10]。在發掘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兩年後,於1999年爲其製作首張個人專輯《一夜長大》[22]。同年爲莫文蔚製作《你可以 You Can》;专辑的主打歌《陰天》,被李宗盛稱為自己運用文字能力的「第三次轉折」。2000年,製作了張信哲的《信仰》,梁靜茹的《勇氣》[22],以及《十二樓的莫文蔚》三張專輯。其中,莫文蔚專輯以李宗盛創作的《十二樓》爲主打,曲風多樣,獲得第12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[23]。
離開滾石[编辑]
李宗盛於2014年「既然青春留不住」巡回演唱會南京站
- 2001年-2005年
2001年,已在滾石唱片工作17年的李宗盛與其約滿後不再續約,舉家移居上海並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[24]。同年,爲周華健製作《忘憂草》專輯,收錄歌曲《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》和為歌迷創作的《你們》等[10]。
2002年創立Lee Guitars手工吉他品牌,將主要精力放在吉他製作上[6]。「製琴是我的心願、夢想,是一生的事。」李宗盛說,「我不知道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,但如果我不做這件事,華人製琴師將在流行音樂史上缺席。[25]」2004年,李宗盛與林憶蓮的婚姻走到了盡頭[16]。同年他遷居北京,在798藝術區創辦了「李宗盛手工吉他」作坊和「Acoustic House」音樂咖啡館[3]。2005年,受邀爲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製作的音樂劇《電影之歌》擔任音樂總監,總製作人和詞曲創作人[26]。同年與老友周華健一起開啓「周李二人轉」巡回演唱會,爲即將舉辦的個人演唱會熱身[27]。
- 2006年至今
2006年5月,48歲的李宗盛在台北舉行「理性與感性」作品音樂會。演出精選了他27年音樂創作生涯的經典曲目,引發觀衆強烈共鳴,後陸續巡演至深圳,香港,上海,北京,馬來西亞,南京,廣州等地。2007年發行《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》專輯。2008年7月,與羅大佑、周華健、張震嶽組成縱貫線樂團 (SuperBand),並於2009年3月在台北舉行首演[28]。組團之初,四人便作出「一張專輯、一次巡迴、一年解散」的約定[29]。樂團創下全球52場次的巡演記錄[30],觀看人次超過136萬[28]。在2010年1月的樂團告別演出中,李宗盛演唱了自己的新作《給自己的歌》[28],後收錄於縱貫線《南下專線》EP中。該曲一舉獲得第22屆金曲獎最佳作詞,最佳作曲,最佳年度歌曲三項大獎[23]。
2013年7月,發行二十年來首支錄音室單曲《山丘》,引來如潮好評[29][31]。8月受聘担任索尼音乐中国区A&R(Artist & Repertoire 藝人及作品)首席顧問[32]。同年9月在台北開啓「既然青春留不住」大型個人巡回演唱會[29],後陸續在北京、天津、杭州、上海、南京、深圳、成都、新加坡、美加等地巡演[33],反響熱烈[29][34]。「山丘」在獲得第25屆金曲獎最佳作詞、最佳作曲、最佳年度歌曲和最佳單曲製作人四項提名後[35],最終收穫最佳作詞和最佳年度歌曲兩項大獎[36]。
2018年以 《新寫的舊歌》入圍第30屆「最佳作詞人獎」,這首歌一字一句展露與家人間最私密的情感,完整描述與父親之間關係的歌,奪得【第30屆金曲獎】最佳作詞人獎。2019年幫愛徒李劍青打造 《仍是異鄉人》專輯,獲得【第31屆金曲獎】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[37]。
音樂作品[编辑]
縱貫線時期[编辑]
錄音室專輯[编辑]
實況專輯[编辑]
個人時期[编辑]
錄音室專輯[编辑]
發行年份
|
專輯名稱
|
附註
|
1993
|
希望
|
迷你專輯 (EP)
|
發行年份
|
專輯名稱
|
附註
|
2013
|
山丘
|
單曲
|
2018
|
新寫的舊歌
|
單曲
|
實況專輯[编辑]
精選專輯[编辑]
製作專輯[编辑]
作詞作曲[编辑]
演唱者
|
歌曲名稱
|
李宗盛
|
一個人、開場白、生命中的精靈、沒有人知道、你像個孩子、如果你要離去、寂寞難耐、 十七歲女生的溫柔、我有話要說、愛情少尉、和自己賽跑的人、我的未來我的家我的妻、 阿宗三件事、凡人歌、鬼迷心竅、希望、遠行、給自己的歌、感應、山丘、新寫的舊歌
|
陳淑樺
|
像我這樣的單身女子、那一夜你喝了酒、別說可惜、我只為你美麗、孤單、夢醒時分、 你走你的路、傲慢與偏見、這樣愛你對不對、問、愛的進行式
|
林憶蓮
|
不必在乎我是誰、傷痕、為你我受冷風吹、夜太黑、誘惑的街、不許哭、野風
|
趙傳
|
不要擋在我的面前、我終於失去了你、我是一隻小小鳥、愛要怎麼說出口、快樂似神仙
|
鄭怡
|
如果你說、結束、去吧我的愛、我和你、前塵往事
|
辛曉琪
|
領悟、荒唐、每個女人、彷彿是昨天、每個愛情都危險
|
張艾嘉
|
忙與盲、愛情有什麼道理、愛的代價、因為寂寞
|
張信哲
|
讓我忘記你的臉、相信相依、我是真的愛你、別怕我傷心、王子公主
|
成龍
|
壯志在我胸、明明白白我的心、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、怎麼會
|
潘越雲
|
鎖上記憶、小鎮醫生的故事、舊愛新歡
|
金智娟
|
飄洋過海來看你、想逃
|
莫文蔚
|
陰天、十二樓、飛
|
楊宗緯
|
因為單身的緣故、饞
|
林憶蓮 李宗盛
|
當愛已成往事
|
鄭惠玉 李宗盛
|
當愛擦身而過
|
蔡琴
|
油麻菜籽
|
薛岳 (歌手)
|
搖滾舞台
|
齊豫
|
細說從頭
|
萬芳
|
多事的秋
|
許茹芸
|
真愛無敵
|
李玟
|
完整
|
鄒海音
|
征服我的心
|
陳傑洲
|
我聽見有人叫你寶貝
|
江蕙
|
晚婚、漫漫長路
|
演唱者
|
歌曲名稱
|
林憶蓮
|
假如讓你吻下去、天衣無縫、哭、轉身、傾慕、 Whatever、世界快樂、開始、勇敢
|
潘越雲
|
鎖上記憶、飛、最愛
|
李宗盛
|
風櫃來的人
|
齊豫
|
七點鐘
|
張艾嘉
|
艾嘉愛家、最愛
|
萬芳
|
碧海情天
|
陳淑樺
|
笑紅塵
|
成龍
|
我有我路向
|
張信哲
|
臨別一眼
|
蘇慧倫
|
我一個人住
|
莫文蔚
|
潮濕、愛麗斯永遠住在這裏
|
- 《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》趙傳
- 《在我心中》《讓我歡喜讓我憂》《若不能擁有你》《我試著假裝》《上上籤》《怎麽了》《深呼吸》《你們》周華健
- 《愛如潮水》《要你親口對我說》《愛不留》《王子公主》《阿福》張信哲
- 《如風往事》李宗盛/盧冠廷
- 《知難不退》《有所謂》《我明白》《鏗鏘玫瑰》《Let Go》《理由》《最好的事》林憶蓮
- 《愛上他不只是我的錯》《執著》辛曉琪
- 《一夜長大》《第三者》梁靜茹
- 《心誠則靈》張惠妹
- 《寂寞的戀人啊》《兩個女孩》《懶得管》莫文蔚
- 《那麼爱你为什麼》黃品源/莫文蔚
- 《就要愛了嗎》蘇慧倫
- 《身邊》無印良品
- 《傷心地鐵》光良
- 《恍然大悟》《雨過天晴》《偶爾有陽光》品冠
- 《當愛在靠近》《多傻》《她的溫柔》劉若英
- 《寂寞》《不換》萬芳
- 《短歌》張艾嘉
- 《懷珠》《底細》《被遺忘的》《前戲》《蠻荒情場》《無邪》楊宗緯
- 《赤腳男人的山谷》《單影》《相信》黎明
- 《歸來》《愛 欲 浮世繪》《有光》縱貫線
- 《我是否應該再等》倫永亮
演出作品[编辑]
- 《蹦蹦一串心》(1981年)
- 《最想念的季節》(1985年)
- 《心鎖》(1986年)
- 《天崩地裂》(後改名《靈芝異形》)(1988年)
- 《愛情麻辣燙》(1997年)
- 《東成西就2011》(2011年)
- 《十二生肖》(2012年) 客串演出
電視劇[编辑]
- 《江湖再見》(1991年) 客串演出
- 《滾石愛情故事》(2016年)飾演 串燒店客人
綜藝節目[编辑]
主持作品[编辑]
演唱會[编辑]
2006-2009「理性與感性」世界巡迴作品音樂會(11場)[编辑]
2013-2015「既然青春留不住」世界巡迴演唱會(29場)[编辑]
2014-2015「還是做個大叔好」世界巡迴演唱會(5場)[编辑]
2019-2022「有歌之年」世界巡迴演唱會(28場)[编辑]
参考文献[编辑]
外部链接[编辑]
|
---|
| 1990年代 |
1990 城振銘 ·
1990 殷文琦 ·
1991 熊美玲 ·
1992 陳大力、陳秀男 ·
1993 駱居財 ·
1994 劉福助 ·
1996 陳昇 ·
1997 李正帆 ·
1998 陳明章 ·
1999 順子 ·
|
---|
| 2000年代 | |
---|
| 2010年代 | |
---|
| 2020年代 | |
---|
|
|
---|
| 1990年代 | |
---|
| 2000年代 | |
---|
| 2010年代 | |
---|
| 2020年代 | |
---|
| * 時屆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獎 # 時屆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獎 |
|
|
---|
| 2000年代 | 流行類 |
- 2008 從缺
- 2009 李雙澤《敬!李雙澤 唱自己的歌》
|
---|
| 傳藝類 |
- 2007 《台灣鐵道聲音紀實》
- 2008 林煜智《67.5公分的天空》
- 2009 東埔國小合唱團《唱歌吧!》
|
---|
|
---|
| 2010年代 | |
---|
| 2020年代 | |
---|
|
|
---|
| | | 2000年代 | |
---|
| 2010年代 | |
---|
| 2020年代 | |
---|
| 注1:此獎項於2002年名為“年度最佳歌曲”。 注2:2001,2003,2004年未有設此獎項。 注3:2014年同時頒發第十四屆及十五屆獎項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