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當前的维护与合作任務 |
---|
清理 |
分類 |
创建条目 |
参考 |
小作品 |
删除 |
質量提升 |
翻译成中文 |
图像 |
争议 |
需進行工作列表 |
標題 |
消歧义 |
更多 |
小作品或小條目[註 1]指比较短的条目。小作品已包含主题的基本信息,只是内容较缺乏深度与广度。小作品并非不適當的条目,只是往往需要加以扩充。消歧义页、列表,以及模板、分类等非条目空间的页面一般不视作小作品。
如果您創建或遇見了小作品,可以在編輯頁面底部加上{{Stub}}指示,这样就会在頁面显示小作品模板的内容:
![]() | 这是一篇小作品。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。 |
如果小作品可以分類,請盡量從Wikipedia:小作品類別列表找模板代替{{Stub}},例如若分子物理學條目不夠完善,可加入{{Physics-stub}}模板。
如果需要新建小作品标记模板,请尽量使用{{Asbox}},它有提示标记小模板超过字元数的功能。
维基百科的每篇文章不管从哪种方式看都是起源于某种“小作品”--甚至从美国政府数据库提取出来的城市页面都是提供了基石的“小作品”,在这块基石上,编辑者可以更加精心编辑更高深的内容,但如果条件允许,請一開始就創建一篇完美条目。
某些老练的参与者可能认为小作品是个麻烦,因为维基百科所缺乏的信息却以存在条目的形式出现(有关的辩论请参阅歼灭小作品)。然而,尽管这些鸭子在成长中受到各种鄙视和奚落,当中有很多最终都能变成美丽的天鹅。
如果要创建一篇“小作品”,请记住它的价值在于它将来可能变成的样子,也要知道,如果它不成长就什么也不会变,不要假定它们会立即增长、改善,最好的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方式是您自己的编辑,甚至是小整理--您的编辑会出现在最近更改页上,许多有经验的维基百科人喜欢跟随行动,跳到正在完成的工作,您不必为了创建一个别人非常需要的基础而作大规模研究,不过您应该想清楚是简单加上您所知的,还是修正您所知是不正确的(但是请不要總是認為别人的修改是錯的)。维基王国有个众所周知的传统建议,就是条目不要太“完美”--留下一两个错字让读者修改,然后读者会被吸引来添点什么,这点子的总结是“专注于写条目或编辑条目--不要都做了”。
以下是對小作品的建议指导:
要遵守这些指引并非要您把每篇小作品都写得像专题讨论,一般来说,对于完美的小作品最短来说,三句足矣--当然是三句“好”句(如果您对题目了解不足,连三句好句也写不出,还是干脆不要写比较好)。您在写完美小作品花的时间和精神将会令它有更好的机会發展越大,而不是成为停滞不前的笑柄。
无可否认,某种程度上这些指引也不是太适用--因为无论您怎样做,总会有其它人帮您修改条目的可能--那就是维基吸引人的地方!但如果您想做一些有益维基百科的事,而憑您手中的資訊又不足以寫出完整条目,那至少让您写的文字成为邀请别人参与的工具。
正文内容不少于50字并少于200字的条目皆为小作品。“正文内容”即为文章引言部分和其余描述条目主题的文字,不包括图片、模板(如{{link-en}}类的不包括在内)、分类链接、数学公式、注释起来的内容、引用、尖括号<>框起来的部分(<noinclude></noinclude>、<nowiki></nowiki>等标签)。统计字数时只須估算大概即可,英文字母算半个字、标点符号算一个字。
少于50字的条目则为小小作品。
除了小作品标签,条目讨论页常出现类似「小作品级」的概念。两者尽管均用于标示极不完善的条目,但判定标准和标记方式不同。前者指篇幅短小(不足200字)的条目,标记方式为条目底部的小作品标签;後者指综合品质处于最低档的条目,标记方式为讨论页顶部的专题横幅。小作品级除囊括本文所述的“小作品”外,也包括长度超过小作品标准但品质低下(如通篇离题)的条目。因此,条目可能因品质未及初级标准而获评“小作品级”,但又因夠长而被机器人自动摘除小作品标签。
您可用下列方式找出小作品。
{{Stub}}
關鍵字,範例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wiki.phtml?search={{stub}}